处方用名:山葱、藜芦、鹿葱、黑藜芦。
来源:为百合科植物藜芦Veratum nigrum L.的干燥根及根茎。
形态特征:本品根茎粗短,圆柱形,长2~100px,直径0.7~37.5px,外被残留的棕色叶基维管束,形如蓑衣,有“藜芦穿蓑衣”之称。下部簇生众多须根,根细长圆柱形,长10~20cm,直径约3mm。表面土黄色或黄褐色,具细而密的横皱纹。质坚脆,易折断,断面类白色。气微,味苦,粉末有强烈的催嚏性。以根粗壮、无杂质者佳。
生境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。
采收加工:5~6月未抽花茎前采收。挖取根部或连同少部分根茎,除去地上部分茎叶,洗净,晒干;或挖取全草,除去泥土,晒干(供部分地区习惯用药)。
性味归经:苦、辛,寒;有毒。归肺、胃、肝经。
功效:涌吐风痰,杀虫。
用量用法:0.3~0.9g,宜作丸、散。外用适量。研末油调涂。
使用禁忌:本品毒性强烈,内服宜慎。体弱、失血患者及孕妇忌服。反细辛、芍药及五参。
真品鉴别:由于各地用药习惯不同,西南地区多用根及根茎和部分地上茎,陕西、山西用根及地上部分入药,还有用未开花地上部分或带根的全草。地上茎圆柱形,外抱数层抱茎的叶基,叶肉大多脱去,而残留棕色毛状维管束,长短不等,形如蓑衣,故有“藜芦穿蓑衣”之说。根茎粗短,其上有根层层排列,根脱落处可见凹入的根痕;根细柱形,长3~10cm,直径l~2mm。表面黄褐色或土黄色,具细而密的横皱。质轻易折断,气无,味苦。有大毒,用之宜慎。
鉴别要点:别藜芦应掌握以下几点:一是地下茎圆柱形,外被数层蓑衣状棕色毛,故有“藜芦穿蓑衣”之名;二是根茎粗短,其上有根层层排列,根细圆柱形,具细密横皱;三是气无、味苦。有大毒,尝之宜慎。